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面试热点 - 山西面试热点 - 正文

山西省考2014年面试热点:人才推动创新

来源:2exam.com 2014-6-26 16:43:5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决定因素,更是立党、立国之根本。人才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重视人才,进一步讲就是要建立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的科学机制,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纵观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其实也是人才的兴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大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涌现、智慧涌流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够在群雄逐鹿中成就霸业,关键靠的是人才。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其强盛的原因是齐桓公重用人才管仲,衰败的原因则是晚年的齐桓公远离人才,重用易牙、竖刁等宵小,最后被活活饿死。再如立国800年的楚国,其崛起的原因是“唯楚有才”,其毁灭的原因在于失去人才。屈原才华出众,却受到楚王的疏远与放逐,又受到佞臣诬陷和国人冷弃,因而悲愤投江,楚国也终因人才外流导致“楚才晋用”,最后才尽国衰。

  谈到近代中国的衰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清朝中后期,由于满清政府的昏聩腐朽,再加上“八股取士”选才之弊端,导致人才极度匮乏,官员队伍颟顸无状,真正的人才却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由此导致满清政府的国家机器最终无法正常运转,清末思想家龚自珍为此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喊。

  不仅中国古代的历史如此,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兴衰也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才更是决定一个政党生命力和一个国家创新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如何才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务之急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

  当前的人才体制弊端主要集中在职称评定机制、评先评优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三个方面。职称评定机制的问题主要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评价。评职称以发表论文为准入,只要参评职称,就必须想方设法发表论文,而这种为评职称而发表的论文要么是找人代笔,要么是花钱买版面、买书号,这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而职称评审机构对论文的评审唯一根据就是以发表为原则,根本不审查论文作者的真假和实际质量。由此造成一种现象:高职称者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者不一定高职称。学历、职称和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并不成正比。这种体系不但不利于学术研究,而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评先评优机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评先评优,一直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主要是采取集体推举和表决,结果往往产生能力强、业务棒、业绩多者被排挤,能力差、业绩平、人缘好者被评优这种不正常现象。“评先进”成了“评人缘”,这种让能干事、干事多者吃亏的评先评优导向会使团队变得越来越平庸。人才选拔机制弊端主要在于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目前有很多创新型人才因为这种壁垒和障碍被排斥于公务员队伍之外,而不少机关部门却人浮于事,一些人捧着金饭碗不干事,却聘用编外人员干事,如此一来,干事的人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不干事的人却凭着原有的身份坐享其成,机关队伍变得越来越臃肿。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破除公务员终身制,打破各种人才使用的双轨、多轨制。

  只有我们下大力气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下大决心破除各种壁垒和障碍,才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